山東高速集團:提升養護質量 服務美好出行
2024-04-23近期,交通運輸部公布了2023年度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監測結果,山東高速集團橋梁、隧道取得國內“雙第一”的優異成績,助力全省高速公路技術狀況監測位居全國首位,養護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今年,集團繼續以精準養護為主線,進一步提升路況質量與出行體驗,推動養護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擦亮“山高·行”品牌。
數字化轉型 提升養護質效
在濟南黃河三橋健康監測平臺上,大橋周邊環境溫濕度、交通荷載、主梁振動、鋼結構疲勞等多項數據一目了然。
這個平臺接入了200余個物聯感知設備,實現了對橋梁四大類動、靜態數據的實時采集、呈現和預警。通過這些數據,養護人員可以對大橋異常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及時處置。在此基礎上,今年平臺還將增加40個監測點位,強化對風荷載、主梁豎向位移等指標的監測,為大橋異常預警和科學養護提供更加豐富的數據支撐。
集團運營管理高速公路里程8745公里,居全國首位,如何進一步養護好如此體量的道路,成為集團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今年以來,集團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狀態監測和數字管養水平。
數字化轉型,“底座”要牢。集團智慧養護管理系統大數據中心庫匯聚了集團所轄高速公路基本信息、養護歷史、檢測指標等各類數據,體量達到百億級,累計服務調用次數超過6600萬次。下一步,中心庫除擴容外,還將對接交通流、氣象等外部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系統共享,為養護業務智能化應用提供更強大的數據支撐。
數據不僅要收集儲存好,更要利用好。依托這些數據,集團針對路、橋、隧、交安設施等不同場景,加快建設養護數據分析和決策平臺,持續提升養護決策的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正在建設中的京滬高速濟萊段資產數字化養護管理平臺,利用BIM+GIS技術,結合養護需求,對路段重要結構物進行構件級拆分,并對所有構件進行唯一編碼,實現了數據與構件的精準掛接。每一個構件的材料構成、材料來源、病害歷史、病害分析、養護方案、養護單位、精確位置等數據完全可追溯,不僅滿足了養護管理精細化需求,還為路段的全壽命周期管養奠定了基礎。
此外,平臺還可以將病害以圖形化的方式,精確地顯示在BIM模型對應的位置上,并以不同顏色表示構件病害的程度,解決了表格羅列無法直觀展示病害空間分布的問題,為養護人員提供了可視化的養護決策工具。
除了以數字化平臺賦能養護決策外,集團還持續推進養護施工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在威青高速威海段集中養護施工中,進行瀝青攤鋪的壓路機、攤鋪機與以往不大一樣——操作手從設備駕駛室中“消失”了,施工采用的是無人攤鋪施工。
這種施工利用了高精度北斗定位、慣性導航、障礙物識別等信息技術。施工中,只需要在后臺設置好參數,作業機械群就會按照設定的攤鋪軌跡自動完成攤鋪、找平、協同碾壓等一系列工序,路面平整精度達到毫米級,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
集團養護數字化轉型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近日,交通運輸部下發通知,號召各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學習借鑒集團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管理的“四個一”模式。集團自主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智慧監管平臺,通過路警協同“一體聯動”、數智賦能“一次辦好”、現場作業“一智統攬”和數據匯集“一庫多能”,實現養護施工作業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全要素智慧管控,有效緩解了高速公路非封閉施工作業危險系數高這一難題。
下一步,集團還將持續優化“四個一”管理模式,不斷提升養護作業安全生產規范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為交通運輸行業安全高質量發展貢獻山高力量。
注重低碳環保 深耕綠色養護
通車10余年的棗臨高速本已進入大中修周期,但在路面大規模病害出現前,集團采用自主研發的超薄罩面技術對其開展預防性養護,為道路新“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防罩衣”,不僅提升了路面技術狀況,還讓路面使用壽命延長了8—10年,有效減少了因大中修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得益于在棗臨高速養護工程中表現出來的優異的性能,今年,這項技術還將應用到日蘭高速濟寧段、榮烏高速煙臺段等多條高速公路預防性養護作業中。
超薄罩面技術是集團在高速公路養護中推行綠色低碳技術的典型代表。今年集團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綠色低碳養護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推進綠色養護技術體系建設。
目前,一系列符合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的養護新技術正在集團春季養護工程中競相亮相,為養護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日蘭高速濟寧段采用高聚物非開挖注漿技術實現對路面裂縫的非開挖結構性深層修復,有效改善路面結構內部整體性和結構強度;京滬高速濟萊段應用低噪抗滑超表處理技術對路面進行預防養護,有效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東呂高速聊城段,利用自主研發第三代就地熱再生技術和裝備對路面病害進行處置,在有效改善路面技術狀況的同時,實現舊路面材料100%重復利用……
秉承“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理念,除了加大綠色循環低碳養護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集團今年還將持續推進綠色養護基地網絡建設。
在過去,高速公路養護中,往往會在周邊建設臨時場站,進行材料的儲備、加工等。這些場站規模小,設備簡陋,影響了材料加工的效率,也給質量管控帶來困難,養護完成后還需要拆除,浪費資源。今年,集團將持續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規模適中、綠色環保的綠色養護基地,將養護施工管理、混合料生產儲存、再生工藝推廣應用等功能集于一體,真正實現一次投入、長期利用。
在基地里,集團將繼續加大推廣應用綠色能源、廢舊材料循環利用技術等力度,著力推動養護全過程綠色低碳轉型。
以魯東綠色養護基地為例?;胤e極利用太陽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作為基地的生產用電,用于瀝青料加工?;诟咝艿臑r青拌合站,增設了瀝青煙氣處理系統及防塵噴淋系統,減少瀝青混合料生產過程中的粉塵、噪聲、煙氣和異味等影響。此外,基地還將歷年高速公路改擴建及養護大中修工程中回收的廢料開發成各種冷再生料、熱再生料、預制件等新型材料加以價值最大化利用,不僅解決了瀝青舊路面廢料堆棄的問題,還可以減少瀝青、石料等原材料的消耗,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今年,集團將進一步探索低消耗、高效能、高質量的養護發展路徑,推動更多養護基地實現綠色低碳發展。